1619年(萬歷四十七年或天命四年),鑲黃旗牛錄額真李巴庫,九月在撫順新賓赫圖阿拉城北門外創建"李記燒鍋"; 1704年(康熙四十三年),李巴庫五世外孫李遠,遷"李記燒鍋"來到撫順高爾山下; 1721年(康熙六十年),康熙帝,命奉天將軍蘇努征"李記燒鍋"酒200壇。易名為"李記·龍泉海燒鍋"; 1722年(康熙六十一年),"李記·龍泉海燒鍋"掌柜李遠,為了冬季也能釀造上好的白酒,以備康熙皇帝來祭祖時征酒,發明了"果松木板鑲發酵窖池"以保證北方寒冷的冬季能夠更好的發酵,產生上好的白酒; 1901年(光緒二十七年),梟雄張作霖"借酒"兩大車后,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; 1924年(民國十三年),李遠十世孫李晉卿,遷"李記·龍泉海燒鍋"至糧棧街1號; 1928年(民國十七年),被日本人野村龍次郎占有,更名為"撫順龍泉海燒鍋本店"; 1933年(民國二十二年),改為"滿洲造酒株式會社"; 1943年7月,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畢業生周恒剛,因踢一腳好球被錄用。周恒剛開始對"麩曲白酒生產工藝"進行研究; 1945年(民國三十四年),國民黨接管"滿洲造酒株式會社"后,改名為"東北生產管理處"; 1946年(民國三十五年),年底"東北生產管理處",更名為"撫順 釀造廠"; 1948年4月,"麩曲白酒生產工藝"研制成功,釀酒周期僅為過去的四分之一,出酒率提高二倍多,提高了產量,節省了糧食和時間,可稱之為"中國釀酒工業的一次重大技術改革"《白酒生產技術全書》396頁; 1948年7月,因向往解放區生活,周恒剛先生帶著徒弟康錫斌來到哈爾濱制酒四廠(龍濱酒廠),推廣應用"麩曲白酒生產工藝",又兼管哈爾濱制酒一廠(酒精廠)的技術工作,培養了又一個徒弟楊春永。后來,楊春永成長為總工程師(酒精技術權威); 1948年10月,撫順解放,"撫順 釀造廠"改名為"撫順新華釀造廠"; 1952年,更名為"國營地方撫順市釀造廠",兼并了"德義厚"等五家酒廠; 1953年,撫順市 瓶瓶裝白酒"撫順白酒"面市; 1954年,研制成功"撫順大曲酒"; 1961年,更名為"撫順市釀造廠"; 1972年,柬埔寨 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訪問撫順,稱贊"撫順大曲酒"為"小茅臺"; 1978年,研制生產醬香型大曲酒"千臺春"; 1986年,更名為撫順市酒廠; 1989年,更名為撫順市釀酒總廠; 1996年,分立為撫順千臺春釀酒有限公司; 2002年8月15日,組建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; 2002年9月18日,中國白酒泰斗——周恒剛回到闊別55年的撫順啟運千臺春公司酒業有限公司,實現了"回家看看"的心愿; 2004年4月,滿族八旗系列酒面世,被確認為:"中國滿族 酒"; 2005年9月24日, 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,親臨公司位于青年路中段二培山上的原釀酒車間,揮毫贊譽到:"滿族正宗發祥地,八旗和碩排酒名"; 2006年5月,千臺春鑲黃旗酒被命名為"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酒"; 2008年1月18日,公司取得GB/T19001—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書HACC—EC—01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書; 2008年10月16日,產品定位修正為"中國滿族酒之根"; 2010年1月8日,撫順滿族酒文化研究會召開"果松木板鑲嵌發酵窖池研討會"; 2010年6月9日,"緬懷中國白酒泰斗---周恒剛先生"座談會召開;周老小女兒周心明及周老幾名近身弟子,深切緬懷周老一生為白酒行業作出的卓越貢獻?;仡櫾趩⑦\千臺春酒業公司前身酒廠發明"麩曲白酒生產工藝"的經過,并一致公認"啟運千臺春酒業公司為中國麩曲白酒發源地,中國白酒泰斗職業生涯啟蒙地"。 2012年6月8日,位于新撫區千臺街1號的新廠址,奠基典禮隆重舉行; 2013年9月7日,"鑲黃旗"注冊商標,經過六年審核得到 工總局商標局批準; 2013年10月29日,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位于新廠址的撫順滿族傳統釀酒車間,成功試產,釀造出 鍋白酒; 2014年4月18日,遼寧省酒類管理辦公室授予"遼寧放心酒生產基地"; 2014年6月16日,建立"中國白酒泰斗---周恒剛先生"紀念館研討會,在撫順啟運千臺春酒業有限公司新廠址召開。吳鳴((周恒剛先生四女婿--- 白酒、食品工業專家、周恒剛先生真傳弟子)、周鑒明(周恒剛先生四女兒)、周新明(周恒剛先生六女兒)、康卓(康錫斌兒子)、 白酒專家高月明、栗永清、楊春永、劉洪晃、宋玉華參加會議。 2015年8月6日,"撫順千臺春白酒傳統釀造技藝"入選遼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 2015年9月22日,中國白酒泰斗——周恒剛先生紀念館落成!